您的位置:首页>教育问答>

什么是内驱力都包含什么

关于内驱力这个词频繁被专家和自媒体提到,也被广大家长所熟知。但是到底什么是内驱力?内驱力都包含什么?在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上,如何有步骤的在实际生活中去操作?

一问到详细的内容,很多家长仍旧一脸茫然。

也有一部分家长会说:“保护孩子的好奇心,让孩子保持兴趣,就会培养孩子的内驱力。”

这话虽说正确,但是并不完整。

我们看到,有的孩子对一件事刚开始有兴趣,家长也会让孩子去学习,但是在过程中孩子学着学着就没兴趣了。就这样,一个兴趣来了,一个兴趣又走了,孩子的兴趣往往都是三分钟的热度。

因此,内驱力,并不仅仅是保护孩子的兴趣这么简单,接下来的两篇文章,我会就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来谈一谈。

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最早提出了内驱力理论,并定义了三种内驱力的类型。

1、认知内驱力

认知内驱力,就是我们常说的保持孩子的兴趣引起的内驱力。孩子天生拥有好奇心,如果孩子的这种由感兴趣引起的认知学习是正向反馈的,也就是孩子学到的东西感觉到很好玩,很有趣,那么,他就有继续学习和探索的欲望,内驱力也就会不断的提高,并且会驱动着自己继续深入的学习。

反之,如果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,比如3、4岁的孩子整天在问为什么的时候,父母因为忙或者不耐烦,对孩子置之不理,或者打断孩子的提问,直接指派孩子去玩玩具;孩子感兴趣的东西,父母觉得学了也没有用,禁止孩子学习,反而是孩子不喜欢的东西,父母认为有用逼迫孩子去学习。这样的孩子,好奇心和兴趣感就会慢慢的消失,在早年便丧失了认知内驱力。于是,上学以后,就会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来,甚至还会出现厌学的现象。

2、自我提高内驱力

认知内驱力,是完全来自一个人内心和自我的兴趣,而提高内驱力则不同,它是来自外界环境的正面反馈,也就是别人对自己的赞扬、肯定和认可。

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

罗森塔尔来到一个学校,把学校中18个孩子的名单拿给校长说,

“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。”

不过

实际上,罗森塔尔

根本没见过这些孩子。

这18个人不过是他和助理随机找到的6个班,然后再随机抽取的班级上3个人。

但是

非常神奇的是,

在半年后,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发现,

这18个孩子每个人都有非常大的进步,且性格活泼开朗,自信心强,求知欲旺盛,乐于和人打交道。

这就是著名的“罗森塔尔效应”。

为什么罗森塔尔这样一个“谎言”,就能让孩子变得如此之好呢?因为罗森塔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,他刻意编织的“权威性谎言”对老师产生了暗示作用,因此,老师对于名单上的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欣赏和接纳,给与了更多的正向鼓励。

孩子们在老师对自己的正向反馈中,激发了他的自我提高内驱力,让孩子的内心生出一股想要把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,以获得更多老师和外界的认可和赞美,同时,也会让孩子生出强烈的荣誉感和自信心。

可见,平时父母多赞美孩子,多认可孩子,是促进孩子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必备外界环境。

3、附属内驱力

附属内驱力,是指一种依附于某些条件的内驱力。

中国抗挫力训练总设计师海蓝博士曾经讲过“引诱”她的女儿看书的故事。她的女儿上一年级了,但是看的书还总是绘本,对于文字特别多的书有些畏惧,感觉那是大人看的书。为了让女儿喜欢上看文字书,海蓝博士买了一个女儿最喜欢的独角兽玩具,挑选了一套特别有意思的故事书,拿出其中的一本告诉女儿:“如果你把这本书读完,你最喜欢的独角兽玩具就送给你。”

女儿看到梦寐已久的独角兽,当然十分想得到,于是点头答应。担心女儿在看书的过程中,遇到困难不能坚持,海蓝博士还特意把独角兽放到书架的高处,让女儿一抬头就能看到,但是却玩不到。

就这样,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,女儿把一本书读完了,痛快的玩了一下午玩具。而读书呢,因为选的是故事书,又是一套的第一本,女儿读了之后感觉十分有趣,又要求妈妈给买后来的故事。就这样,女儿的阅读习惯培养了起来之后,海蓝博士再也没有为女儿的阅读操过心。

海蓝博士的这一招,其实就是利用附属内驱力来让女儿看书的。

孩子,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,内心会生出一种求认同,求奖励的心理,为了得到这些,孩子才会去完成目标。

这一点,曾经被很多育儿专家批评,认为是一种不当的育儿方式,不利于孩子发展第一种内驱力:认知内驱力。

在现在主流的关于内驱力的解读上,大多数都是重点追捧认知内驱力,肯定自我提高内驱力,反对和批评附属内驱力。

曾经,我也认为附属内驱力不值得提倡,因为一旦外部奖励消失了,孩子的内驱力也就随之消失。况且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外部的奖励也会越来越大,终有家长拿不出足够吸引孩子的奖励之时,这个时候,家长又该何去何从呢?

但是从实际的育儿生活出发,凡是对于内驱力有着完整和正确解读的父母,都不会单独使用一种内驱力的方式,而是根据孩子的特性和年龄段,三种内驱力混合和侧重使用。

就像海蓝博士一样,在刚开始诱导孩子阅读时,使用的是附属内驱力,但是之后对于阅读这方面,这种方式再也没有、也没必要使用了。因为孩子已经有了认知内驱力,她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,发现很有趣,就会自发的想要看第二本、第三本。

因此,孩子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,我们很难把这三种内驱力区分的太清楚。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,这三个层次的内驱力通常是需要混合才能起到最好的作用的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